4月28日,《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發佈了以“逃離朋友圈”為主題的系列討論,轉發、評論量破萬,不少網友紛紛抱怨自己的朋友圈“變味”了。
  “本來一個好好的朋友圈,現在手指時常要刷四五次才能看到一條真正想看的信息。”當朋友圈中充滿讓人厭煩的廣告,各種心靈雞湯等“垃圾讀物”,以及太過細節的個人隱私的展示時,很多人都有著相似的感受:看朋友圈簡直就是對視覺的一種綁架。的確,這樣的現象如今正普遍存在,有網友甚至歸納出朋友圈的幾大“門派”:廣告刷屏派、心靈雞湯勵志派、集滿點贊送禮派、偏方秘方養生派、45度嘟嘴自拍黨、新晉父母曬娃派、親友海外代購派、吃喝拉撒展示派、孤單寂寞文藝派……
  朋友圈,不單指微信的朋友圈應用,還包括QQ空間朋友圈、微博朋友圈等。圈子文化、互聯網思維是人們常提起的話題,最核心的觀念就是分享。在朋友圈剛面世時,它受到了來自各方的高度好評。人們越來越習慣在朋友圈上曬出自己的動態,和友人分享彼此的消息,無論遠近。可以說,朋友圈拉近了我們與朋友間的距離,讓我們能深入地瞭解友人的興趣、生活等等。
  可是現在,“低頭一族”漸漸發現朋友圈已成視覺綁架,不堪其紛擾。既然朋友圈的優勢、弊端各有顯現,那我們該怎麼做呢?筆者想提出自己的兩點建議:
  首先,既然朋友圈是與好友分享動態的珍貴平臺,那麼自覺維護朋友圈的良好壞境是每個使用朋友圈的用戶都不可推卸的責任。“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你發佈無聊的內容之前,先在心裡想一想,如果在自己的朋友圈看到別人發這樣形式的動態,你會作何感受。將心比心,讓自己的信息空間保持潔凈,就是對朋友的一種尊重。
  其次,我們應控制花費在朋友圈上的時間,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現實生活的交流中,形成自我社交的平衡。朋友圈帶來了快捷溝通,也使人們容易疏遠現實交流。現在,好友們聚會、吃飯的時候,經常見到大家各玩各的手機的場景。網上的朋友圈雖然也有價值,但並不能取代現實生活中的朋友圈。你不可能一輩子活在虛擬世界里,將眼光聚焦於身邊的人和事,才能形成鮮活且真實的朋友圈。
  “逃離朋友圈”只是選擇了一種逃避的方式,要想真正解決問題,還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攜手將朋友圈的環境治理好。
  文/趙晴  (原標題:不該用逃離來應對朋友圈的“變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zcab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